智能系统泊车能否破解停车难题
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,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停车压力与日俱增,停车难成了让人头疼的大问题:停车花费越来越贵不说,关键是常常花钱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。在青岛,相关部门曾陆续出台增划临时停车位以及限时停车等办法,但是停车位依旧“一位难求”。乱停车现象不仅阻碍交通影响市容,也会带来许多隐患。伴随智慧化城市概念的提出,为了解决停车难,青岛近日引进了一种叫做“咪表”的高科技设备。
其实,“咪表”就是电子计时表,这个洋气的称呼源于香港。“咪表”泊车管理采用国际通行的计时刷卡收费方式,提示车主在占用道路停放车辆时,应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,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,提高道路通行功能。
智能泊车检测器来了
近日,在青岛市南区莒县路上安装了数个形状似棒球棒的设备。该设备为圆柱形,上粗下细。高度大约80厘米,直径大约10厘米。在设备上部还安装有摄像头和变色光圈。这个设备便是类似“咪表”的自动停车缴费装置。青岛市南区莒县路上安装的设备名叫“智能泊车检测器”,这种设备可以自动感应汽车车体,记录车辆驶入车位、 驶出车位的时间,并记录车牌号信息,将信息和相关资料照片通过网络上传到远程服务器——泊车管理云中心,由云中心进行计费。
那么,这种设备真的就能够解决令驾驶员头疼的停车难题吗?为此,记者找到了负责该设备生产安装的青岛比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。负责人邵经理告诉记者,目前,该项目在青岛还处于试点阶段,已在莒县路安装了38个测试设备。这是一种全视频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,抛弃了传统停车管理的“取卡-入场-刷卡-收费-出场”的管理模式,可以实现无障碍不停车入场、车辆智能管理和出口自动计费等功能,操作简单、使用方便,可有效增加车位利用率从而提高收益和用户体验。用户可以在自己手机上下载相应的APP软件,APP软件会将周边的停车数据进行整理,为用户提供服务,帮助用户能够掌握某一区域停车点泊位的相应数量,找到空闲停车位。在停泊车辆后,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缴费,避免了由于停车收费标准不透明给车主带来的损失。同时,在管理方面也能起到节省人力物力的作用。泊车管理员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APP软件,管理员就可以通过软件检测到辖区的车辆停泊情况,来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。通过一整套的云平台系统,对于停车场车辆缴费情况,停车泊位的周转情况,个别用户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,设备的运作状态等都能够一目了然。
高科技设备能否成破题“神器”
“不知道怎么收费”、“直接给停车收费员交钱更方便”、“无人看管,出现逃费现象怎么办?”、“不知道能否长久运行,如果价格合适,还是会考虑用的”、“就怕操作起来太繁琐……”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感觉这种设备听上去很不错,可是却不怎么领情。
据相关资料显示,北京曾巨资引入“咪表”泊车终成摆设,被人工收费模式取代;广州“咪表”收费超首都, 普通市民每月多支出或超200元;武汉全市“咪表”使用率不足10%,沦为街头摆设;海口10年间4次更换“咪表”设备,民众无所适从,“咪表”项目名声扫地;在济南由于服务不到位、管理无创新,“咪表”失去市场;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在“咪表”启用之后都因为纠纷不断而被叫停。
这种“咪表”在国内推行不顺畅,既有违市场规律的直接原因,也有城市管理滞后的因素,还有“咪表”应该如何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。理性地说,“咪表”的推出并非一无是处,更多的是城市的运作系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,导致“咪表”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,才出现夭折。
另一方面,“咪表”停车收费的方式,是否奉行“科学管理、高效服务”的理念,“咪表”所收的费用去哪儿了?后期的维护又有哪些机构来承担?授权公司与政府财政如何分羹?最关键的是,“咪表”智能停车系统的运用与现行的停车场该如何有效共存?这些问题理不清楚,公共停车难的问题就得不到到缓解,或将导致秩序混乱,市民自然也就不会买账。
青岛市发布的《关于印发青岛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》,其中第三十八条就指出,“加快推进市、区(市)、停车场经营单位三级智能化停车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,并纳入智慧青岛建设范畴。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,实时更新数据,并对外开放共享。促进“咪表”停车系统、智能停车诱导系统、自动车牌识别系统、停车位占用状态识别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。加强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,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。”
由此看来,这种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使用本身没有错,只是在运营过程中与实际有脱节,产生“水土不服”的现象。城市管理者在推行新举措的同时,有必要多预留些缓冲空间,让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充分地暴露出来,继而加以解决。同时应让群众的意见诉求更充分地表达出来。只有通过实践充分检验和不断修正的城市管理手段,才能真正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市民对幸福生活的要求。